1997年2月,邓小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这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去世之后,无数人泪流满面,夫人卓琳更是抱着丈夫的骨灰盒哭得如泪人一般,58年的风风雨雨,让卓琳一时间很难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,走出来。她在那段艰难时光里,每当夜幕降临,总会梦见他们一同种花,或者是一起经历革命斗争的岁月。
之后的十几年里,每逢邓小平的祭日,卓琳都会在他们曾经居住的小院里洒满花瓣,这成为了她特殊的悼念方式。
2009年,卓琳离世,追悼会上人山人海,花圈上“妈妈我们爱你”几个字,让在场的人们热泪盈眶,也深深敬佩这位不平凡的女性。
1939年夏,129师政委邓小平奉命回到延安参加军事会议。在保卫处办事时,他偶然遇到了活泼开朗、谈吐不凡、革命觉悟高的卓琳。尽管曾希圣两次介绍,卓琳都婉拒了。年轻的她一方面担心两人没有共同语言,另一方面,她还想为革命事业多做一些贡献。
展开剩余74%邓小平并没有因此放弃,而是亲自找到卓琳,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。在延安的日子里,他们经常一起散步,一起谈心。邓小平的艰苦革命经历、卓越智慧和渊博学识逐渐改变了卓琳的想法。
1939年9月,在党中央的关心下,他们在毛泽东的窑洞里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,众多领导人都出席了,只有周恩来因在苏联养伤未能参加。
几天后,邓小平带着卓琳前往太行山前线,为了安抚前线将领们的后顾之忧,卓琳提议办学校,并亲自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,这些举动无形中支持了解放大西南战斗。
1952年,邓小平调任国家副总理,卓琳为了让丈夫全心投入国家事务,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。在为邓小平担任秘书期间,她非常科学地管理文件,并且照顾好家里孩子的教育和生活。
卓琳并未干涉孩子们的工作和婚姻,而是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和邓小平的经历,培养了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。
在邓小平被打倒的六十年代,有人建议卓琳和他离婚,但她忠贞不渝地支持和照顾着他。邓小平身体欠佳时,卓琳每天为他泡脚按摩,并养鸡种菜以补充家庭生活。
1978年年底,邓小平成为党中央核心领导人后,卓琳仍保持低调。
1997年2月,邓小平去世后,卓琳痛哭不止。同年7月,她参加了香港回归仪式,看着新中国国旗在香港升起时,泪如泉涌,默默地说:“小平,你看到了吗?香港回归祖国了。”
晚年,卓琳嘱咐孩子们把她送到邓家小院,她去世前一天特意交代:“把我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,不要难过,这是我和你们父亲,另一种形式的再次相聚。”孩子们答应:“我们一定遵照您的遗愿。”
2009年7月29日,卓琳因病去世。数以万计的人自发来到邓家院子,祭奠她。邓小平的子女们在花圈上写下“妈妈我们爱你”,表达了他们对母亲深深的感恩和爱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