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胶东这一带,流传着一句极为著名的谚语:“臭鱼烂虾莱阳老家,莱阳不要送到栖霞”。这句谚语反映了一个往昔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时代,当时,远离海岸的莱阳及栖霞县城,几乎没有机会吃到新鲜的海鲜,尽管有些海货已经变质,甚至腐烂,却依旧能找到买家。
这句谚语可以追溯到百余年前,那个时代的莱阳南部丁字湾边有两个港口,一个是胶东地区最大的金口港,另一个是羊郡港。金口港以其繁忙的贸易而闻名,常有大型商船往来。而羊郡港则主要依赖小渔船,周围的渔民们捕鱼后通常会通过这个港口上岸,再由商贩将海鲜转卖到内陆的市场。
在那个交通条件极差的年代,运输货物的方式主要依赖人力和动物。小型的鱼贩通常会肩扛两个筐子,将刚打捞上来的新鲜海货贩卖到莱阳南部的几个乡镇。由于距离较近,他们可以每天步行往返,成本低廉,甚至能赚取可观的差价。而较大的鱼贩则主要将海货运往县城,尤其是在1960年代之前,莱阳是胶东的中心城市,人口众多,经济繁荣,对海鲜的需求极为旺盛,因此吸引了不少鱼贩,赶着牲口或乘坐马车将海货送到莱阳城。
展开剩余59%莱阳城距离最近的羊郡港大约有一百里,鱼贩们通常在下午装货出发,到了城里时已是深夜,天一亮就开始送货到市场或商店。捕捞的旺季大多集中在农历的八九月份,那时气温仍然偏高,缺乏冷藏设备,经过十几个小时运输后,即便是最为鲜活的海鲜,到了目的地也难以保持原有的新鲜状态。
在这样的季节中,鱼贩们通常会涌入莱阳城,随着市场上海货的供应过剩,新鲜的海货却难以如愿出售。那么,这些过剩的海产品到底该如何处理呢?主要有两个去向。
首先,部分海货会被送往距离稍近却并不靠海的水沟头。水沟头在胶东地区是一个颇具知名度的大集市,现如今是莱西市的政治中心,过去莱阳与莱西曾为一体。即使是臭鱼烂虾,在水沟头大集上依然能够找到买家,因此便有了“臭鱼烂虾水沟头老家”的说法。
另一个去向则是运往内陆的栖霞城。莱阳到栖霞的距离也在一百里左右,再经过几小时的运输,许多海鲜早已变质。这句“臭鱼烂虾莱阳老家,莱阳不要送到栖霞”在鱼贩的口中传为顺口溜,并逐步在胶东地区广泛传播。
当然,那时候蓬莱和福山等地也偶尔会将一些海鲜供应到栖霞,但这些量远不能满足栖霞的需求,因此造成了莱阳城剩余海货涌入栖霞的局面。
进入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交通、冷藏技术和流通网络的不断完善,这句谚语逐渐演变为嘲讽莱阳和栖霞人之间的笑谈。希望今后能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原创内容,欢迎关注!
发布于:天津市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